恒星也开始“计划生育” 形成速率仅为最高时期3%
荷兰莱顿大学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更大规模的衰落正发生在宇宙尺度。在这个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同类研究中,天文学家确定宇宙中新恒星的形成速率仅为此前最高值的3%左右,而这一下降趋势还将继续保持。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根据公认的宇宙进化模型预测,恒星约在134亿年前,或在宇宙大爆炸后的3亿年开始形成。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很多首批形成的恒星都会被视为“怪物”,其可比太阳的质量大数百倍。这些“巨兽”恒星的衰老速度很快,它们会在耗尽燃料后,于100万年之内爆炸形成超新星。相比之下,低质量恒星却可保持更长的寿命,并持续数十亿年。
大多数源自恒星爆炸的尘埃和气体还将循环再生为新的恒星和新一代恒星。例如太阳就被认为是第三代恒星,它的质量也十分符合现今的标准。但无论恒星的质量和特性如何,它们都是构成星系的关键要素,揭幕恒星的形成历史也是了解星系如何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在此次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借助英国红外望远镜(UKIRT)、甚大望远镜(VLT)和昴宿星团望远镜等,对不同距离的恒星及星系的形成开展了迄今最全面的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约为此前研究的10倍左右。这种“时空旅行”技术能使我们在宇宙历史的不同时期看到同一个星系的概貌,从而真正了解其如何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来自气体和尘埃云团的光,科研团队估算出了恒星的形成速率。他们发现在过去的110亿年中,宇宙中恒星的生产率总体出现了连续的下降,比110亿年前出现的峰值降低了30倍左右。
如果延续这一衰退趋势,即使经过漫长等待,宇宙未来形成的恒星数量也不会超过5%。这意味着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旧星云集的宇宙中,其中大多数的恒星都诞生于90亿年前到110亿年前之间,未来形成新星的时间也要比之前长5倍多。(张巍巍)